1、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包括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2、综上所述,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建立健全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实施经济政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及金融机构的积极支持。这将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保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3、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对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示范,强化管理与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节能减排能力。十大重点工程:包括营运车船燃料消耗管理、船型标准化、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推广、甩挂运输节能减排、绿色驾驶与维修、智能交通节能减排等,旨在降低能耗和排放。
4、有效实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工业的升级转型,确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的国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初步测算,“十二五”时期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需投资约23660亿元,可形成节能能力3亿吨标准煤,新增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削减能力分别为420万吨、277万吨、40万吨、358万吨(见表4)。
1、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
2、去年,中央提出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决定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并就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地把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调。“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4、考虑到市场调节在行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指标选取更注重相对指标,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核心。指标预测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历史数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专家意见,预测“十二五”期间的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指标,其中8项约束性指标强调政府责任,20项预期性指标则指向市场导向的高效、便捷和可靠性。
5、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一五”规划首次设立节能减排的两项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写入“绿色发展”并独立成篇……“十年树木,绿树成荫。”正是由于我们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10年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喜人成果。2011年,我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6、规划的主旨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其目标是推动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它还着眼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的社会。
1、在制定实施国家有关发展战略、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以及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和土地等政策过程中,要体现节能减排要求,发展目标要与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衔接,政策措施要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二)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2、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和环境税费改革,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2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十二五”时期形成21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力度。民用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家用电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商用领域重点推广单元式空调器等,工业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电动机等,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0%以上,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包括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对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示范,强化管理与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节能减排能力。十大重点工程:包括营运车船燃料消耗管理、船型标准化、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推广、甩挂运输节能减排、绿色驾驶与维修、智能交通节能减排等,旨在降低能耗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