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分析:节能减排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节约、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2、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
3、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为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经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政策与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减排法》《节能减排“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政策和规划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指导。 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重要法律,这些法律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通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自2003年起施行。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了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
1998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规定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在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域内符合相关要求。 1999年2月11日,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出台《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以及国家出台支持节能减排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要达到16%,目前这一比例尚不足1%.规划把“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一项原则确定下来。 有税收专家表示,税收在我国今后加强对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1、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从2007年开始。 2007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颁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 2007年11月23日国家批准了新的节能减排政策,环保节能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2、年3月。“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3、年初。相关资料: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
通知强调,为了深入贯彻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精神,目标是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为此,他们共同制定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已获得国务院批准,现下发各地各部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执行。
为了激发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1月31日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7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指导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大领域,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行动。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推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对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国家能源压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引导农民参与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特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中的节能减排农村行动。
具体举措:国家通过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施能效标识制度,推广节能产品。推广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强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通过竞争方式确定18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示范,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试点的终期验收。三是切实抓好污染防治。
第四十二条 电力调度应当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发电上网。第四十八条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应当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同时,应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中央企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标准,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其中,节能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浪费;减排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节能环保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环保措施,从而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到2010年末,能源供应能够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技术进步,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