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区域性的循环经济模式。园区内企业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和废物最小化。园区设计注重产业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形成生态产业链,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循环经济包括经济系统分析、生态成本总量控制、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产品生产的再使用(reuse)、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这五大内容。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项目主要包括: 工业生态园区项目。这类项目旨在将不同的工业企业组合在一起,通过共享资源、交换副产品等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例如,一些工业园区会建立热能回收系统,将一家企业的废热供给另一家企业使用,从而提高整体能源效率。 城市垃圾资源化项目。
废塑料行业:回收塑料废物,通过再加工生产新的塑料产品,减少塑料垃圾的环境影响,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大宗固废物行业:将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等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用于生产新的建筑材料或其他产品,减少废物填埋和资源浪费。
工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生态农业为基础,通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特征是物质的不断循环利用。这一模式依赖于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支撑,旨在实现能源、资源开发与消费过程中的多层次、多级次、多环节的利用与节约,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2、循环经济是指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种经济元素作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以物质不断循环使用为基本特征,以高新科学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
3、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
4、将原因导向的城市管理思路用到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上.可以发现,我们需要从未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走向发展源头导向的(循环经济)。 4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5、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源起于古典经济学思想。 《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向功能综合转变的强烈倾向。 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城市规划思想的阶梯进行的。
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我国的城市发展开始注重循环经济理念的运用,特别是节水型城市建设。党的政策明确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衡量和谐的两大指标——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力,其中水资源的地位尤为突出。
城市水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篇 理论篇 1 研究背景:探讨了当前水循环利用的迫切需求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2 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了水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内外前沿研究概况。3 研究目标及意义:明确研究目标,解释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水循环经济,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循环中的一个聚焦点,它代表了一种创新的水资源管理方式。这种模式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强调节约每一滴水,通过水资源的闭路循环和废水的再利用,构建起一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城市水循环经济的研究在马忠玉和蒋洪强两位作者的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深入探讨。该书作为丛书中的一员,以ISBN 9787807642565为识别码,由河出版传媒集团和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出版日期定于2010年3月1日,标志着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的问世。
这两项规划成为了作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序言部分,著名学者曲格平教授为该书撰写了引言,他强调了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已将其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途径和方式,这进一步凸显了《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实用价值和理论前瞻性。
这本书是由张凯撰写的,名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它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具有ISBN号码9787801639769。该书的出版时间是在2004年9月1日,这意味着它已经有一定历史,可能为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版本为第1版,全书共有373页,采用平装形式,适合携带和阅读。
1、水循环经济,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循环中的一个聚焦点,它代表了一种创新的水资源管理方式。这种模式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强调节约每一滴水,通过水资源的闭路循环和废水的再利用,构建起一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2、研究背景:探讨了当前水循环利用的迫切需求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2 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了水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内外前沿研究概况。3 研究目标及意义:明确研究目标,解释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4 研究思路与方法:介绍了研究采用的理论框架和数据收集分析方法。
3、《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这部著作,从科学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核心理论和实用策略。它全面剖析了循环经济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详细展示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发展模式。
4、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我国的城市发展开始注重循环经济理念的运用,特别是节水型城市建设。党的政策明确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衡量和谐的两大指标——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力,其中水资源的地位尤为突出。
5、《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是一部融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探讨作品,它展示了作者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如何在现实场景中得到应用。这部33万字的著作分为上下两篇,共计七章,深入剖析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1、生态城市,又称Ecopolis或Ecoville,是指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且社会、自然与经济三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其核心理念是将自然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生态经济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其核心在于遵循生态规律,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推动经济活动向更加生态化的方向转变。这种经济模式强调运用生态学的智慧来引导社会的经济活动,把资源视作一个持续循环利用的动态系统。
3、生态城市成为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Ecopolis或Ecoville)这一概念最早是前苏联生态学家O61Yanitsky(1987)提出的。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多种有关生态城市的概念。
4、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特征是物质的不断循环利用。这一模式依赖于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支撑,旨在实现能源、资源开发与消费过程中的多层次、多级次、多环节的利用与节约,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5、循环经济是一种模仿自然界整体、协同、循环和自适应功能的经济模式。它旨在通过规划、组织和管理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代谢。循环经济融合了自生、共生和竞争经济的特点,具有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和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的特征。
1、循环经济与和谐生态城市的主题内容深入探讨了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生态经济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其核心在于遵循生态规律,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推动经济活动向更加生态化的方向转变。这种经济模式强调运用生态学的智慧来引导社会的经济活动,把资源视作一个持续循环利用的动态系统。
2、这是一本关于循环经济与和谐生态城市的重要图书,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4月1日首次出版。它以简体中文作为正文语言,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该书共289页,采用16开本设计,方便阅读和携带。其ISBN号码为7802092639,条形码为9787802092631,便于在书店或网络上查找和购买。
3、生态城市,又称Ecopolis或Ecoville,是指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且社会、自然与经济三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其核心理念是将自然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