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能源企业、行业纷纷向新能源领域进军,将清洁低碳作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在我国,今年一季度绿色低碳商品消费增长迅速,新能源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量分别实现了140.8%和23%的增长。 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持续提高,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占比上升,同时,企业的GDP能耗也再次降低,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减少了3%。
必须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碳减排的主体。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厅长李福龙强调,这一变化一方面更明显地突显操纵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政策利好,有益于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资源进一步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有益于统筹发展和节能减排,综合能源问题和转型发展,“可以说,这一变化促使能源消费总量的延展性更大了,碳减排措施的精准性更强了。
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是继续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并加强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整合。展望未来,朱克力认为,应加大力度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实现能源体系的深度变革。
1、生物能的优点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源的永续利用。清洁、低碳:生物质能源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很低,属于清洁能源。
2、太阳能概述:收集日光能量,利用光能直接发电或加热液体来驱动涡轮。太阳能优点:无限可再生和零排放能源,无噪音,对当地环境没有影响。太阳能缺点:和风力一样存在间歇性特点。目前的光电转换设计复杂,广泛使用需要大量化学药品。
3、③风能,优点利用自然风取之不尽,且不污染环境;缺点发电不稳定,受地理位置影响大,前期投入高,风机技术要求高。
4、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
开发利用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符合能源发展的轨迹,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挥着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以逐步改变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减小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提高能源安全性,减少温室气体。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
积极发展新能源,有利于减缓传统能源消耗和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同时,新能源的发展也为就业、减贫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动力。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 (2)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3)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中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可再生性: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不会因消耗而耗尽。 环保性:新能源能够降低污染排放、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稳定性:新能源具有稳定性,常常源源不断地被自然提供,可以为能源供应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对保护环境而言,新能源和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